氣候風險治理
億光電子密切注意全球氣候變遷趨勢與國際應變方向,並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 所公佈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書》在企業重要報告中揭露氣候變遷資訊與其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並致力於溫室氣體的調適與減緩工作,持續進行內部能源使用的分析與管控,以達到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
由於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導致全球暖化以及氣候變遷,進而對生態系統、社會安全、經濟利益、企業生產與營運、人類生存與健康造成衝擊。因此,為了符合巴黎協議「抑制全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水準攝氏2° C 以內」( 並致力於限制在攝氏1.5° C 以內) 的目標,轉型低碳經濟成為唯一選項;億光電子身為綠色產業之一,除了銷售產品LED 與燈具為省電節能外,在生產製造與公司營運的過程中,也希冀能朝著為地球盡一份環保之力。首先須了解如企業不將氣候變遷作為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將會面臨到甚麼樣的衝擊,以及若要實施於日常的作業中,應如何制定相關管理方針,包括:政策、承諾、目標與標的、責任、資源、申訴機制、特定的行動與執行評估等。
透過參考國際上、產業間與環境相關法規因素,並經過公司內、外部調查後,在客戶、員工、股東與供應商的認知裡,「有關環境保護的法規遵循」與「能源」皆是被重視的議題。故對於氣候變遷議題的主要風險有涉及「政策與法規」與「市場」的轉型風險,以及涉及「長期性」的實體風險。
氣候變遷風險鑑別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以下稱WEF)於2022 年 1月發布之《2022 年全球風險報告》(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2),揭示2022 年將會是氣候風險以及國際政治更加不穩定的一年,面對這些風險相伴而生的,是經濟發散(Economic divergence)以及面對社會凝聚力侵蝕 (Social cohesion erosion)等動盪全球背景下之風險新局勢,其後反思全球在COVID-19 疫情的局勢下,決策者應以韌性策略(resilience strategies)因應2022 年的挑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簡稱IPCC) 於2021 年發表第六次評估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簡稱AR6),提及由於人為持續排放溫室氣體,使得全球氣溫相較於1850-1990 年,已上升近1.1° C;預期在未來的20 年內,全球氣溫就可能較工業革命前上升1.5° C,將超過2015 年巴黎協定設定升溫的積極目標。暖化的氣溫改變了原本的氣候特性,不只將迎來更頻繁、更嚴峻的熱浪事件,也會改變降雨型態。此一不可逆之氣候變遷風險、以及全球協力低碳轉型的決心,將不只影響金融業未來的風險樣態、更推動金融機構對氣候風險暸解與管理的必要。
暸解氣候變遷風險
人為導致的全球暖化形成了氣候變遷風險。根據TCFD 的分類,氣候變遷風險來源分為兩大類:
實體風險因子定義及對社會經濟之影響
風險因子 | 因子說明 | 影響層面 |
---|---|---|
立即性極端氣候事件 | 立即性極端氣候多為單一事件,例如颱風 / 暴雨導致淹水、乾旱等。由於氣候變遷使得極端氣候事件發生之頻率與嚴重程度提高。 | ●國家基礎建設損害或公共建設支出增加 ●高風險地區資產價值跌落、提前報廢、或資產難以投保 ●勞工健康受影響、企業產能 / 產量下降、或營運 / 生產中斷 ●保險業務 ( 產壽險 )之理賠增加 |
長期性氣候變遷模式 | 長期性實體風險係指氣候模式的長期變化,例如平均溫度上升、海平面上升等。 |
轉型風險因子定義及對社會經濟之影響
風險因子 | 因子說明 | 影響層面 |
---|---|---|
外部政策及法律 | 主管機關制定限制助長氣候變遷不利影響的法規,或促進調適氣候變遷的政策行動,例如:政府為管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實施課徵能源稅 / 碳稅/碳費等措施。 | 企業或個人費用增加( 如合規成本) |
技術轉型 | 企業投入資源以轉型為低碳或高效能源,然而可能面臨開發成本支出過度增加、技術開發失敗等風險。 | 政策變化導致現有資產成為擱淺資產(Stranded assets) 或提前報廢 |
市場偏好改變 | 由於全球節能減碳共識形成,使得市場供需、客戶偏好發生長期結構性改變,例如:市場對投資於高碳排產業的興趣降低、消費者對高耗能產品需求量下降等。 | 轉型新科技不確定性高且投資成本增加,使得企業經營風險增加 |
聲譽 | 產業污名化或利害關係人負面回饋增加。 | 高碳排相關資產或金融商品重新訂價或跌價 |
氣候風險傳導途徑
氣候變遷風險並非為全新且獨立的風險類別,由於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透過企業永續經營,將直接或間接加劇企業運營風險( 包括但不限於財務策略及因應風險、市場變化與技術演進風險及保險避險策略與機制風險等)。
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鑑別
為鑑別上述氣候變遷風險因子對於億光電子各類業務之影響層面與衝
擊程度,億光電子於2022 年Q1 透過企業永續執行委員會監督管理之風險管理小組,邀請各風險管理執行單位,研討各項氣候變遷風險因子對其權責業務之影響並排序。此次氣候風險的鑑別與排序結果已分階段揭露如下,鑑別流程如列:
氣候變遷風險矩陣
氣候變遷風險分析
風險鑑別編號 | 氣候變遷風險 | 財務方面影響 | 億光因應做法 |
---|---|---|---|
A | 法規發展趨勢 | 營運成本的增加( 如:較高的法令遵循成本或法遵管理費用的增加等) | 2021 年法令遵循超前佈署,將氣候變遷風險之因應納入法遵清冊管控 |
B | 低碳產品需求 | 非低碳排或無碳足跡之產品將逐漸被注重環境永續之市場趨勢所淘汰 | 投注研發創新成本,以符合客戶期望之產品,搶佔市場趨勢以及先機 |
C | 資料強制申報 | 因應政府強制資料申報之措施,企業需投注成本培育專業人才或委外 | 2022 億光電子培育一名甲級的碳管理師,專責推動環境永續之事務 |
D | 新技術之投資 | 營運成本增加( 如較高的研發創新成本以及全球專利佈局之費用等) | 內部建立完善專利佈局機制,至2021 年底累積全球達2319 件專利 |
E | 颱風以及水災 | 不動產受到災害損失,且如原物料及成品運輸受阻,恐引發生產中斷 | 啟動保險避險機制,並完善各生產據點與營運據點之防洪防災之設施 |
F | 乾旱以及缺水 | 極端氣候所導致之缺水問題,恐導致產線端無水可用而被迫中斷生產 | 2021 年億光電子完成所有生產據點之水資源評估作業及水循環之計畫 |
G | 不確定性風險 | 為因應不確定性之實質風險,如電網中斷導致停電,恐造成營運中斷 | 2021 年億光電子已完成所有生產據點之不斷電系統建致評估以及規劃 |
H | 平均溫度上升 | 為維護設備正常運作及員工上班舒適度,增加水費及電費之營運成本 | 遵循SBT 1.5° C 的減碳方法學,2021 年起設定溫室氣體絕對減量目標 |
氣候變遷風險分析
風險鑑別編號 | 氣候變遷風險 | 財務方面影響 | 億光因應做法 |
---|---|---|---|
A | 節能商品趨勢 | 市場趨勢使消費者注重環境議題,優先採購節能商品,提升相關營收 | 產品研發主攻節能商品及鎖定終端戶節能商品需求開發相關節能元件 |
B | 製程優化改善 | 為符合節能減碳之永續目標,持續優化製程,加速科技創新之實踐力 | 2021 年億光電子透過近五千筆員工提案改善單,評估製程優化改善 |
C | 節約能源成本 | 節能及節水之措施與製程,同時也降低相關營運成本開銷,創造雙贏 | 2021 年億光電子較前一年度節約用水達9%,計減量36 百萬公升用水 |
D | 政府獎勵措施 | 政府機關為鼓勵企業不定期舉辦節能或節約之輔導改善補助獎勵計畫 | 億光電子於2022 年申請ISO50001 之輔導改善補助計畫獲准執行中 |
E | 乾淨低碳能源 | 市場趨勢下,能源產業迅速發展低碳發電之技術,提供低碳乾淨能源 | 億光電子於2021 年在蘇州吳江廠區建致太陽能發電設備並順利運轉 |
F | 能源效率提升 | 每單位能源之產能效率提升,有助於營運成本之降低,提升獲利能力 | 億光電子透過製程優化改善計畫,提升每單位能源之產能並降低成本 |
G | 水循環之建置 | 面臨缺水危機,水循環技術及節約用水計畫逐步發展成熟且具有實益 | 2021 年億光電子於苗栗苑裡廠區建置完成水資源循環系統並實際運作 |
H | 碳中和之達成 | 國際趨勢下,重點客戶均注重產品碳足跡之盤查與產品碳中和之達成 | 2022 年億光電子培育一名甲級的碳管理師,專責推動淨零碳排之事務 |
氣候變遷風險治理
億光電子氣候變遷風險管理之目的,在於採取妥適的分析程序來提早辨別、評估潛在風險,以提供管理階層透過氣候變遷風險管理制度降低或減少風險,並將風險管理制度融入日常營運活動中,以調整經營策略、提高經營績效,並達成持續穩定成長及永續經營的使命。
億光電子依循內部經董事會核准之「風險管理辦法」第四條規範,設有「風險管理小組」,並由「風險管理小組」下設「氣候變遷風險專案」的工作小組,由業務職掌相關之單位共同組成,針對影響公司營運的重要氣候變遷風險,進行專案分析與控管;配合保險資源,評估風險移轉的可行,以降低公司損失,並由稽核中心就內部控制處理準則與相關法令法規,擬定年度稽核計畫,覆核各項作業的執行品質。
風險管理小組相關資訊,敬請參照「誠信經營治理- 卓越風險管理」。
億光電子2022 培育一名專業人員「曾威綸」取得「永續發展碳管理- 管理師」甲級證照,
證書編號「TIEA-SDCMM-11100497」,為中華民國教育部所認可之專業證照。
氣候風險因應策略
億光電子自2021 年將氣候變遷風險專案小組導入風險管理小組後,依循UNEP FI 及 TCFD 等國際機構對於氣候風險衡量的指引,並與外部顧問及研究機關合作,逐步發展氣候風險衡量方法與程序。
減緩風險之衝擊
億光電子長期致力綠色製造,每年藉由經溫室氣體盤查結果檢視整體減碳成效,矢志成為全球低碳製造的LED 領導廠。鑑於溫室氣體二大主要排放源,製程中溫室氣體的直接排放、電力使用造成的間接排放,億光電子多年來持續推動有效率的溫室氣體減量作為,如執行機台與廠務節能專案,並搭配逐步擴大使用再生能源,有效降低單位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
調適衝擊之影響
面對日益極端的氣候現象與事件,具備因應氣候災害的韌性是企業營運的重要一環。億光電子運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RCP8.5」全球暖化推估情境,每年鑑別極端氣候帶來的災害因子,建立強化營運韌性的氣候風險調適作為準則,2021 年成功防禦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災害衝擊與營運損失,達到無生產中斷目標。
風險情境韌性分析
億光電子依據TCFD 建議準則,運用轉型、實體二種風險類型面臨的最嚴重情境(The Worst-case Scenario),分析評估不同溫室氣體控管對公司營運或供應鏈造成的影響,並將分析結果納入策略韌性評估。
環保政策投資
環境保護與氣候變遷因應是全球人類當前需共同努力之重要課題,國內環境法規趨嚴,能源使用成本及限制增加造成營運衝擊,為能使公司妥善管理能源相關之使用機制,億光電子除依ISO 14001:2018 內部管理審查程序,法令遵循單位亦每年皆針對環保法規進行鑑別,並於環保相關法規修法或新成立後立即蒐集各方資訊,將蒐集之資訊整理分析後於環安衛委員會中討論,討論結論會納入年度管理審查會議中向各管理階層報告。苗栗銅鑼廠於2018 年取得ISO 50001,並持續以能源永續使用為目標,避免過度消耗與使用能源,達到改善環境績效以達永續經營。
億光電子針對環保議題交由各廠總務部/ 廠務部負責,產品的環保議題則交由各部門之相關推廣人員進行,持續落實相關管理以降低公司成本風險,亦提高公司在永續議題上的競爭力。
億光電子各廠區皆設置在不屬於敏感的生態保護區或受保護之棲息地,公司生產的活動、產品及服務在生態多樣性方面,對保護區或其他具有重要生物多樣性意義的地區無重大影響,週遭亦無被列入IUCN 紅色名錄及國家保護名錄內的物種。自設廠以來,致力於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工業減廢及污染防治的努力,對水體和相關棲息地的面積皆無顯著影響,並無收到影響生態區的陳情案件和發生對當地社區產生重大負面衝擊之申訴,環境法規之法令遵循情形,敬請參照「誠信經營治理- 健全營運管理」中關於「落實法令遵循制度」之章節。
- 單位:新台幣千元。
- 依臺灣銀行2021 年12 月31 日即期賣出匯率NTD:RMB=1:4.38
2021 年億光電子環保政策投資較2020 年減少約新台幣5110 萬元( 年減少76%),主因在於2020 年期間,蘇州吳江廠建置廢氣及廢水之處理設備,2021 年度僅就2020 年度建置之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故費用大幅降低;投資費用之降低,並未影響億光電子對環境永續之關注度與投注之心力,億光電子會持續以全球LED 封裝標竿大廠善盡環境永續責任,以達社會共融共榮之願景。
溫室氣體盤查
能源管理
億光電子各廠主要使用的能源皆為非再生能源,包含電力、汽油、柴油及天然氣。各廠致力於改善產品生產能源使用效率,持續推動節能減碳行動,蘇州吳江廠於2021 年建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苗栗苑裡廠及苗栗銅鑼廠亦展開再生能源發電系統建置計畫之可行性評估。各廠皆通過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透過此管理準則與方法的建立,在不影響現有
運作下,將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到最佳狀態,並與組織運作之策略和目標密切配合,輔以PDCA (Plan-Do-Check-Action) 的機制,進行組織能源運用持續性的改善,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進而達到永續經營與環境友善的目標。
- 以上用電資料涵蓋樹林營運總部、苗栗苑裡廠、苗栗銅鑼廠、蘇州吳江廠及蘇州中山廠。
- 單位換算:每度電力=3600 千焦耳;每公升汽油=7800 千卡;每公升柴油=8400 千卡;每立方公尺天然氣=8000 千卡;每一千焦耳=238.9 卡。
- 2020 年至2021 年因應營收及產能大幅提升,且廣東中山受地方政府限電政策影響而改以柴油發電,故能源消耗大幅提升;電力強度方面,億光電子透過製程優化,使每單位能源之產能提升,故在能源消耗增加的情況下,電力強度逆勢降低1%。
溫室氣體排放管理
億光電子營運控制所在地點之溫室氣體排放來源主要來自公務車汽油使用與電力使用。本公司溫室氣體排放可分為直接排放( 範疇一) 與間接排放( 範疇二),直接排放源包括製程使用能源,如汽油、柴油、天然氣等,間接排放源則主要為外購之電力。億光電子於2022 年進行ISO 14064-1:2018 轉版,故2021 年以前( 含) 之數據揭露,溫室氣體排放計算均不包含範疇三以及逸散性排放源,只計算大宗能源排放量,並依照環保署提供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單6.0.4 版計算其範疇一及範疇二之排放量。
節能減碳措拖
億光電子致力於綠色運輸及配銷,以提升節能減碳效益。在產品運輸方面,本公司持續改善產品包裝設計,提升裝載效率和有效控管生產及物流,並避免能源高消耗之空運交貨。此外,在員工差旅方面,本公司於各據點設置先進通訊及會議設備,以便進行線上即時多方跨國會議,並評估採取電話與視訊會議之可行性來控管差旅需求。在派車需求方面,透過線上申請系統安排人員共乘,減少車輛之派用。
- 臺灣廠區電力排放系數以環保署2021 年公告之電力排放系數0.502 kgCO2e/kWh 作為計算基礎。
- 中國廠區電力排放係數採用2017 年中國區域電網基準線排放因子_ 華東區域電力係數0.8046 噸CO2/MWh 作為計算基礎。
- 電費以3 元/ kWh 計算。
廢棄物之管理
廢棄物防治
億光電子為追求永續經營,以改善製程及資源再回收來達到降低環境污染及資源有效利用的雙贏目標,亦無廢棄物進出口之情事。對於環保意識的重視,生產管理舉凡能資源回收或再利用者,皆本著物盡其用的精神,依廢棄物的特性分類處理,且清除處理廠商皆為合格廠商,億光電子亦執行不定期的稽核來加強對清除處理廠商的監督與管理。
落實法遵
億光電子對於生產過程所衍生之一般及有害事業廢棄物皆分類貯存得宜,並已向所在地的環保局提報清理計畫書核備完成( 苗栗苑裡:府環廢字第1080002498 號;苗栗銅鑼:府環廢字第1070000205 號),產出之廢棄物均委由專業合法清理公司協助處理,使產出之廢棄物達到安定化、無害化、減量化之目標。億光電子為落實政府對於事業廢棄物管理之政策,特別培訓並置有共計二名廢棄物處理專責人員,協助廢棄物處理事務之管理( 甲級廢棄物處理專責人員一名:(92) 環署訓證字第HA211661 號;乙級廢棄物處理專責人員一名:(92) 環署訓證字第HB211253 號)。
工業減廢
億光電子配合政府工業減廢政策,提倡資源分類與回收,除灌輸員工於公司與宿舍內皆做好資源回收正確分類的觀念,並制訂相關辦法加以管理以確實分類產線之廢棄物,將有價之資源物質予以變賣、交由合格之處理廠商資源再利用,並逐步要求供應商將可回收之材質再使用,落實資源有效利用。
案件代號 | 裁處時間 | 裁處廠區 | 裁處單位 | 裁處金額 |
---|---|---|---|---|
A | 2021/05/10 | 苗栗苑裡 |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 | 新台幣十萬元 |
B | 2021/08/05 | 苗栗苑裡 | 苗栗縣政府環保局 | 新台幣六千元 |
1. 兩起裁處案件之違反時間均為2021 年03 月25 日。 2. A 案裁處書字號20-110-080008,因109 年洗膠區(E002) 使用之丙酮、乙醇等原物料使用量,分別為29.266 公噸及12.088 公噸,已超過許可證年許可最大設計量(15 公噸及9 公噸) 受裁處。 3. B 案裁處書字號40-110-050004,因廢氣處理程序中沸石濃縮轉輪設備使用後產出之廢濾布,自108 年3 月迄今每月申報產出量均為0,且自106 年11 月7 日最後一筆清運聯單後即未再有清除紀錄,其產出及清除頻率與事業廢棄物清理計畫書登載不合,涉及變更事業廢棄物產生、清理事項而未提出變更。 4. 經確認A、B 兩裁處案之違法事由,皆為承辦人員對於申報系統操作之不熟悉誤填所致,苗栗苑裡廠區相關廢棄物產出、清除及處理均合於法規,未超過許可證之許可最大量,後續法遵因應上,未避免誤填情事再發生,相關廢棄物清除處理資料之申報,改委由代清除業者協助申報,並由億光電子專責人員於系統中覆核確認,避免再有違誤。 |
||||
空氣污染防制
億光電子依循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落實空氣污染預防之操作規範,並依設備特性施行保養及維護,由權責部門定期巡檢。倘發生控制或排放異常,則執行緊急應變處理,迅速查明原因並執行改善控制,期藉此降低生產活動所產生的污染負荷。本公司製程無使用破壞臭氧層、ODOP有害物質( 如POP、HAP、PM),並置有兩名甲級空氣污染防治專責人員( 核准文號:(102) 環署訓證字第FA270060 號、(108) 環署訓證字第FA110427 號),近五年各廠空氣污染物排放量皆低於法規標準值內,如下表所示。
水資源之管理
水資源應用
為因應氣候極端變化,水資源的開發與分配已成為世界各國的重要課題,且其相關管理、節水與缺水緊急應變成了企業氣候變遷風險管理與災害調適很重要的一部分。有鑑於此,本公司為落實水資源有效率之妥善應用,透過定期內部盤點、審視與評估,再根據評估結果對現有設施、設備進行修正與調整,持續改善成效再評估,以達最終水資源永續節約之目的。2021 年億光電子總用水量較2020 年減少約8.1%。各廠取水量對當地水源並無重大影響。
廠區取用水來源與排放點
廠區 | 取用水來源 | 廢水處理方式 | 最終排放點 |
---|---|---|---|
樹林總部 | 石門水庫 | 樹林廠為辦大樓非生產廠,僅有生活廢水。 | 大漢溪 |
苗栗苑裡 | 鯉魚潭水庫 | 本公司有建置汙水處理系統,廢水皆經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 | 苑裡溪 |
苗栗銅鑼 | 鯉魚潭供水系統- 中興淨水廠 | 本公司有建置汙水處理系統,廢水皆經過污水處理系統處理後排放。 | 後龍溪 |
蘇州吳江 | 吳江自來水廠 | 廢水經沉澱池沉澱後排入市政污水管網。 | 吳江排水管網 |
廣東中山 | 中山市小欖水務有限公司 | 污水收集管網由小欖污水處理廠處理。 | 橫琴河 |
近四年各廠用水強度
廠區/年度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
樹林總部 | 0.000030 | 0.000047 | 0.000052 | 0.000056 |
苗栗苑裡 | 0.000347 | 0.000022 | 0.000064 | 0.000058 |
苗栗銅鑼 | 0.000024 | 0.000071 | 0.000023 | 0.000028 |
蘇州吳江 | 0.000530 | 0.000381 | 0.001012 | 0.000982 |
註: 1. 樹林廠為辦大樓非生產廠,故樹林廠不納入計算。 2. 單位用水量 = 原始取水量 / 年度產量。 3. 單位:百萬公升/ 產量( 仟個) |
節水措拖及水回收率
為因應水資源日益短缺及氣候變遷效應,億光電子持續推動節約用水不餘遺力,除設施設備改善外,亦進行宣導員工由用水行為改變以提升節約用水效率,達到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不僅降低水費成本,更能節省水資源運用。2021 年億光電子預估共節約16,036 公噸水資源量。
水污染防制
水資源監督部分,每年定期委由環保認可之檢測機構進行相對應之檢測( 廢水水質之水溫、pH、SS、BOD 及COD),確保排放之水體達到放流水標準,避免造成環境生態之衝擊。2020 年本公司各廠排放水監測值皆符合法定排放標準。污染防治設備之投資及其用途與可能產生效益: